2024年2月21日贵州日报第7版
2024年2月21日,《贵州日报》理论版刊发公司王刚教授、石金高级实验师撰写的理论文章《发挥“三农”短视频的传播优势》。
文章提出,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,应拓展“三农”工作中的“互联网+”思维,将民族风貌、乡土特色转变为乡土经济。积极采取“短视频+民族特色风貌”、“短视频+地方特色产品”、“短视频+地方农人直播”等形式,有效发挥“三农”短视频的传播优势。
全文如下:
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,制作成本低、内容轻量化、用户参与多等特征,使得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生机勃勃、潜力巨大。应拓展“三农”工作中的“互联网+”思维,充分发挥“三农”短视频的传播优势,将民族风貌、乡土特色转变为乡土经济。
“短视频+民族特色风貌”,将文化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。针对目前“三农”短视频创作中出现的内容同质化现象,可以制作出具有贵州特色的优质传播内容来提升短视频质量,通过高质量短视频内容带来稳定的流量。一方面可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弘扬和传承多彩民族文化的内生动力,增强文化自信;另一方面从多元视角拍摄的短视频,为贵州多彩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留下宝贵的数字资源。
“短视频+地方特色产品”,打造特色乡土品牌。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,开展品牌传播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。短视频的兴起,为普通的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品牌传播渠道。应该积极树立品牌传播意识,注册和建构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。“三农”短视频创作者可以在作品中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,利用短视频精准传播的优势,巧妙植入贵州农产品的品牌记忆,进行品牌传播。
“短视频+地方农人直播”,助推农业产业化。短视频创作者要主动对接地方产业,有意识地把民族地区的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创作的重要素材,围绕当地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开展创作,讲好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动人故事,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。通过特色短视频吸引网络流量和粉丝,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,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在“三农”短视频账号粉丝达到一定的规模后,选择当地优秀的农人直播带货,拓展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,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高效对接,真正变“流量”为“销量”,激活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内生动力,惠及当地的村民,从销售端倒逼和助推农业产业化。